承德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 受益于新三板

 据河北省人民政府14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准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河北省第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承德高新区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现已形成智能化仪器仪表、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格局,成为承德市最富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承德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后,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智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同时结合承德新城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承德市未来的金融、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区。 科技部消息称,《促进国家高新区发展若干意见》部门座谈会近日在科技部举行。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税务总局等12个部门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言,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胡世辉对《意见》起草工作做了说明。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国家高新区若干意见》是科技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文中“要发挥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而组织起草的。科技部曾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各有关部门和国家高新区的政策需求和修改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将上报国务院。

  发展状况

  如果回顾过去二十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失为中国经济、科技和工业发展路途上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它们的建立不但培育了大批快速成长的公司,而且还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介绍,截止到今年十月,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发 展到了88家,在2010年创造了全国11.5%的工业增加值,8%的GDP以及16.8%的出口创汇。
  安信证券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成立了高新区,园区概念的快速扩展令到园区自身的效益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益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国家高新区

  自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以来,高新区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园区形式便在中国普及开来。 1995年至2009年,高新区企业的数量及吸纳从业人员数目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企业数量由12980家增至53692家;从业人员数目由99万人增至 810万人。

  现时的高新区产品按照技术领域分类,电子与信息领域排在首位,产品数达到22457种,产值为14694亿元。其余前五位依次 为光机电一体化领域11797种,产值7443亿元;生物技术领域5920种,产值3937亿元;新材料领域5774种,产值6003亿元;新能源及高效 节能技术2355种,产值3839亿元。

  “新三板”扩园将成行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在新三板信息披露平台看到,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上海、天津、武汉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的备案文件,已于昨日通过中国证券业 协会备案确认。这6家公司昨日发布公告,将于9月7日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这意味着这6家公司将成为新三板扩容后首批挂牌的中关村之外的公司。

  这 6家企业分别是天津久日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证券推荐)、天津锐新昌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证券推荐)、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 券推荐)、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推荐)、武汉国电武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长江证券(000783)推荐)、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部 证券推荐)。

  8月3日,证监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首批扩大试点新增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等三个国家级高新区。

  业内人士说,由于“新三板”扩园是在原规则体系下进行,其融资功能也属于小额定向融资,无论对现有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而言,还是对二级市场而言,影响都非常小。同时,扩园将大大提升“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